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职员工  >  师资队伍  >  正文

郑磊

发布时间:2024-12-06    点击数量:

undefined

郑磊

客座教授

德国洪堡学者,J科委卓越青年基金获得者,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泉城学者

个人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2009年),J科委卓越青年基金获得者(2022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014年),泉城学者(2020年)。主要从事高温合金组织结构与性能、高温氧化与热腐蚀以及元素扩散与界面偏聚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1项(其中包括国家GF重大专项工程项目1项(4000万元)、GF基础科研1项、GF技术基础3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共发表论文131篇,其中两次应邀在国际期刊发表综述论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创新争先奖、冶金科学技术奖、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北京冶金青年科技优秀论文等7项排名第1的学术荣誉和科技奖励。申请专利58项,已授权34项。出版译著2部,共101.9万字;编制标准、规范、图谱等共40项,会签8项。任南非国家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两机专项、陆军装备招标、科技部、装备发展部、中国科协、教育部、北京市科委、冶金科学技术奖等评审专家,曾任中广核先进能源研究与创新中心高新材料专家委员会委员,《材料工程》和《航空材料学报》青年编委。 Phy Rev Lett、Mater Des、Mater Sci Eng A、J Alloy Compds、J Mater Sci Technol、Int J Fatigue、Ceram Int、Mater Charact、Surf Coat Technol、J Am Ceram Soc 以及Mater Lett等30多种国际期刊审稿人。

教育背景

2002.9至2006.7 钢铁研究总院 高温材料研究所 博士生

1999.9至2002.7 哈尔滨工程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硕士生

1995.9至1999.7 哈尔滨工程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本科生

奖励荣誉

2022.11 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与军事理论卓越青年基金获得者

2020.1至2021.12 济南市 泉城学者

2014.03至2017.2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

2009.8至2011.9 德国明斯特大学 材料物理系 德国洪堡学者

科研项目

(1)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FRF-TP-22-006C2,δ相强化镍基高温合金强化机理及稳定性表征,2023-05至2024-04,100万,结题,主持;

(2)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和军事理论卓越青年科学基金,2022-JCJQ-ZQ-069,****镍基高温合金,2022-11至2027-11,500万元,在研,主持;

(3)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基础科研项目,JCKY2022110C015,航空发动机****组件性能提升技术,2023-01至2024-12,420万元,在研,主持;

(4)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工程**关键材料及基础机电产品第一批科研项目,TDGC-CL-19-033-1,**镍基合金材料研制,2020-01至2022-06,4000万元,已结题,主持;

(5)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技术基础科研项目,JSZL2019110B001,短时冲击载荷下**可靠性提升研究,2020-01至2021-12,430万元,已结题,主持;

(6)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技术基础科研项目,JSZL2017604C002,基于**多因素作用下**寿命预测技术研究,2019-01至2020-12,260万元,已结题,主持;

(7)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技术基础科研项目,JSZL2016110C002,**成型高温合金**技术研究,2017-01至2018-12,260万元,已结题,主持;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2171094,非共格δ/γ界面的强化机理及δ相稳定性的量化表征,2022-01至2025-12,58万元,在研,主持;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1771018,GH4169D合金中Pt元素的分配行为及其对强化相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2018-01至2021-12,60万元,已结题,主持;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1571022,挥发条件下溶质表面偏聚动力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2016-01至2019-12,74.12万元,已结题,主持;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51001011,服役条件下溶质间非平衡晶界共偏聚/共贫化的研究,2011-01至2013-12,20万元,已结题,主持;

(12)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青年人才,6141A0232XXX,高组织稳定性镍基高温合金的研制,2016-10至2018-09,80万元,已结题,主持;

(13)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141043,服役温度区镍基高温合金脆化现象的机理研究,2014-03至2017-02,2万美元,已结题,主持;

(1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2152021,镍基高温合金的中温脆化现象及其机理研究,2015-01至2017-12,18万元,已结题,主持;

(1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预探索项目,2123064,温度与应力共同作用对多元系中溶质晶界偏聚行为的影响机理,2012-01至2013-06,4万元,已结题,主持;

(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M560888,Sn晶界偏聚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塑性和磁性的影响机理,2014-11至 2015-10,5万元,已结题,主持;

(17)中国航空研究院,航空科学基金,20145374001,高环境适应性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2014-10 至2016-09,10万元,已结题,主持;

(18)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90006120011,镍基高温耐蚀合金晶界状态的控制与优化研究,2010-01至2012-12,3.6万元,已结题,主持;

学术成果

1. Lei Zheng*, et al. Critical Reviews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s, 2012, 37(3): 181-214.

2. Jinjuan Lv, et al, Lei Zh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2022, 159: 103470.

3. Jianshu Zheng, et al, Lei Zheng*. Corrosion Science, 2015, 96: 186-195.

4. Wang Bo, Meng Fangliang, Zheng Lei*, et al. Scripta Materialia, 2019, 167: 91-94.

5. Lei Zheng*, et al. Scripta Materialia, 2013, 68(10): 825-828.

6. Lei Zheng*, et al. Scripta Materialia, 2011, 65(5): 428-431.

7. Jinjuan Lv, et al, Lei Zhe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23, 883: 145516.

8. Xuan Wang, et al, Lei Zhe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22, 851: 143616.

9. Hongliang Liu, et al, Lei Zhe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21, 800: 140280.

10. Lei Zheng*, et al. Materials & Design, 2012, 34(1): 155-158.

11. Lei Zheng*, et al. Materials & Design, 2011, 32(4): 1981-1989.

12. Lei Zheng*, et al.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5, 337: 90-104.

13. Lei Zheng*, et al.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1, 257(23): 9762-9767.

14. Lei Zheng*, et al.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0, 256 (24): 7510-7515.

15. Hongliang Liu, et al, Lei Zheng*.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3, 946: 169461.

16. Xin Zhao, et al. Lei Zheng*.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3, 950: 169937.

17. Lei Zheng*, et al.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0, 817: 152699.

18. Bo Wang, Fangliang Meng, Lei Zheng *, et al.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9, 797: 640-651.

19. Lei Zheng*, et al.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5, 647: 172-178.

20. Min Xu, et al, Lei Zheng*.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4, 610: 28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