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兴军 讲座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个人简介
刘兴军教授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福建省材料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材料基因大数据应用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新材料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厦门大学材料设计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市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1998年获得日本东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任日本通商产业省重点项目主查、首席研究员,2000年至2004年任日本东北大学副教授。现在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市新材料产业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材料进展》、《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刊物的编委。
教育背景
1979.9-1983.8 中国东北大学金属材料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9-1988.2 中国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5.4-1998.3 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83.9-1985.8 中国沈阳标准件公司 助理工程师
1988.2-1989.12 中国东北大学 助 教
1990.1-1992.11 中国东北大学 讲师
1992.12-1994.9 中国东北大学 副教授
1998.4-2000.3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机构 ,项目首席 研究员
2000.4-2004.12 日本东北大学 副教授
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4.4-至今 厦门大学 教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5.1-2007.4: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2007.5-2017.11: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2007.8-2017.11:厦门市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5.12-2017.11:福建省材料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材料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7.11-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基因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2023年:当选年: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奖励荣誉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广东省第五届金博奖“创新典范奖”、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福建省教学名师、中国侨联科技创新人才奖、国际合金相图委 员会( APDIC)最佳论文奖、日本金属学会技术开发奖、日本铜与铜合金技术研究会优秀论文奖 。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承担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973计划课题、 863科技计划课题、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校企合作40余项 。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主要科研项目或课题如下:
2023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机器学习和相图计算耦合方法的γ′相强化型高熵高温合金的加速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2023年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重点项目 车用高压直流继电器研发及应用
2022年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基于机器学习和增材制造的纳米颗粒增强型异构高熵合金的优化设计及高温工程应用
2021年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结构材料的筑构成型和 3D打印特种加工技术及其性能研究
2020年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 国家新材料数据库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2020年 广东省基础与应 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镁 /异质金属复合材料制造原理与性能调控理论
2019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纳米硅化物 G相强化型高熵合金的设计、组织调控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2019年年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高温合金多尺度全流程制备研发及应用高温合金多尺度全流程制备研发及应用示范示范
2019年年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高通量并行式耐磨蚀材料研发与应用高通量并行式耐磨蚀材料研发与应用
2018年年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第一、年第一、二、三批扶持计划(绿色低碳产业类)二、三批扶持计划(绿色低碳产业类) 深圳铝基水解制氢材料研发工程研深圳铝基水解制氢材料研发工程研究中心究中心
2017年年 国家重点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计划重点项目 新型钴基和铌硅基高温合金高通量设新型钴基和铌硅基高温合金高通量设计与表征技术计与表征技术
2017年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 仿生复杂结构仿生复杂结构增材制造的基础研究增材制造的基础研究
2016年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Co-V基基Heusler合金的相稳定性及其合金的相稳定性及其磁致形状记忆性能的研究磁致形状记忆性能的研究
2013年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 铀合金相图计算及其微观组织演铀合金相图计算及其微观组织演化的相场模拟研究化的相场模拟研究
2012年年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计划) 无序合金原子和电子结无序合金原子和电子结构构
2011年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Cu基液相调幅分解型合金凝固组织的基液相调幅分解型合金凝固组织的演变机理及其控制演变机理及其控制
2009年年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关键应用领域的钴基材料的设计、制备关键应用领域的钴基材料的设计、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技术及性能研究
2009年年 863专题课题专题课题 可调控型电子封装互连核可调控型电子封装互连核/壳复合粉体的设计与制备壳复合粉体的设计与制备
2005年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金属材料的合金设计原理金属材料的合金设计原理
学术成果
在 Science, Nature, 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 Phys. Rev. Lett, PNAS, Acta Mater.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430篇,论文被引用 11000余次。 10篇主要 代表性论文如下:
1) P. Zhao, W. Xue, Y. Zhang, S. Zhi, X. Ma, J. Qiu, T. Zhang, S. Ye, H. Mu, J. Cheng, X. Wang, S. Hou, L. Zhao, G. Xie, F. Cao, X. Liu, J. Mao, Y. Fu, Y. Wang, Q. Zhang, Plasticity in single-crystalline Mg3Bi2 thermoelectric material, Nature, 2024 : 1-6.
2) C. Liu, Y. Si, H. Zhang, C. Wu, S. Deng, Y. Dong, Y. Li, M. Zhuo, N. Fan, B. Xu, P. Lu, L. Zhang, X. Lin, X. Liu, J. Yang, Z. Luo, S. Das, L. Bellaiche, Y. Chen, Z. Chen, Low voltage–driven high-performance thermal switching in antiferroelectric PbZrO3 thin films, Science, 2023, 382(6676): 1265-1269.
3) L. Yin, F. Yang, X. Bao, W. Xue, Z. Du, X. Wang, J. Cheng, H. Ji, J. Sui, X. Liu, Y. Wang, F. Cao, J. Mao, M. Li, Z. Ren, Q. Zhang, Low-temperature sintering of Ag nanoparticles for high-performance thermoelectric module design, Nature Energy, 2023, 8(7): 665-674.
4) T Yang, Y.L. Zhao, W.P. Li, C.Y. Yu, J.H. Luan, D.Y. Lin, L. Fan, Z.B. Jiao, W.H. Liu, X. Liu, J.J. Kai, J.C. Huang, C.T. Liu, Ultrahigh-strength and ductile superlattice alloys with nanoscale disordered interfaces, Science, 2020, 369(6502): 427-432.
5) C.P. Wang, X. Liu, I. Ohnuma, R. Kainuma, K. Ishida, Formation of immiscible alloy powders with egg-type microstructure, Science, Vol.297 (2002), pp.990-993.
6) L. Yin, X. Li, X. Bao, J. Cheng, C. Chen, Z. Zhang, X. Liu, F. Cao, J. Mao, Q. Zhang, CALPHAD accelerated design of advanced full-Zintl thermoelectric devi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15(1): 1468.
7) X. Lu, Z. Chen, Y. Cao, Y. Tang, R. Xu, S. Saremi, Z. Zhang, L. You, Y. Dong, S. Das, H. Zhang, L. Zheng, H. Wu, W. Lv, G. Xie, X. Liu, J. Li, L. Chen, L.Q. Chen, W. Cao, L.W. Martin, Mechanical-force-induced non-local collective ferroelastic switching in epitaxial lead-titanate thin film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 3951.
8) Y. Lu, C. Wang, Y. Gao, R. Shi, X. Liu, Y. Wang, Microstructure map for self-organized phase separation during film deposi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Vol. 109(2012), pp. 086101-1-5.
9) S. Pan, J. Yu, J. Han, Y. Zhang, Q. Peng, M. Yang, Y. Chen, X. Huang, R. Shi, C. Wang, X. Liu, Customized development of promising Cu-Cr-Ni-Co-Si alloys enabled by integrated machine lear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Acta Materialia, 2023, 243: 118484.
10) M. Yang, D.J.M. King, I. Povstugar, Y. Wen, J. Luan, B. Kuhn, Z. Jiao, C. Wang, M.R. Wenman, X. Liu, Precipitation behavior in G-phase strengthened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s, Acta Materialia, 2021, 205: 116542.
11) Y. Chen, C. Wang, J. Ruan, S. Yang, T. Omori, R. Kainuma, K. Ishida, J. Han, Y. Lu, X. Liu, Development of low-density γ/γ′ Co–Al–Ta-based superalloys with high solvus temperature, Acta Materialia, 2020, 188: 652-664.
12) Y. Chen, C. Wang, J. Ruan, T. Omori, R. Kainuma, K. Ishida, X. Liu, High-strength Co–Al–V-base superalloys strengthened by γ′-Co3 (Al, V) with high solvus temperature, Acta Materialia, 2019, 170: 62-74.
13) J. Ruan, W. Xu, T. Yang, J. Yu, S. Yang, J. Luan, T. Omori, C. Wang, R. Kainuma, K. Ishida, C.T. Liu, X. Liu, Accelerated design of novel W-free high-strength Co-base superalloys with extremely wide γ/γʹ region by machine learning and CALPHAD methods, Acta Materialia, 2020, 186: 425-433.
14) D.J.M. King, M. Yang, T.M. Whiting, X. Liu, M.R. Wenman, G-phase strengthened iron alloys by design, Acta Materialia, 2020, 183: 350-361.
15) Y. Lu, B. Derby, H. Sriram, K. Kadirvel, C. Wang, X. Liu, A. Misra, Y. Wang, Micro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morphological transition during deposition of immiscible alloy films, Acta Materialia, 2021, 220: 117313.
授权专利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7多项,其中授权 62项。 其中 10项如下:
1 刘兴军 师晨阳 刘洪新 邓睿 一种从空气中取水的自产氢发电装置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 CN113745609B 授权公告日: 2023年 12月 19日 ;
2 刘兴军 王成磊 黄超 姚志富 杨木金 杨智杰 贾雪 成东旭 王彤彤一种表面梯度高熵合金层及其制备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 CN 112501569 B 授权公告日: 2022年 8月 16日 ;
3 刘兴军 李嘉慧 涂少波 曾凡帅 一种 N,S双掺杂石墨烯作为铝离子电池正极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公布号: CN 116598597 A,公告日 2023年 8月 15日 ;
4 刘兴军 姚瑞君 武俊伟 邓睿 辛民昌 一种抑制锂枝晶生长的高镁含量锂 -镁合金 /铜复合箔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公布号: CN 115036470 A,公告日 2022年 9月 9日 ;
5 刘兴军 蒋恒星 王翠萍 陈悦超 杨水源 张锦彬 黄艺雄 一种钴钒铝高温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 CN 106834810 B授权公告日: 2019年 6月 4日 ;
6 刘兴军 杨木金 王翠萍 张锦彬 韩佳甲 卢勇 施展 杨水源 一种铁素体耐热钢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 CN 107326301 B 授权公告日: 2019年 8月 28日 ;
7 刘兴军 李健 王翠萍 杨水源 施展 卢勇 韩佳甲 一种无铪高抗氧化性的 Nb-Si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 CN 106011574 B授权公告日: 2018年 7月 10日 ;
8)刘兴军 阮晶晶 王翠萍 施展 杨水源 张锦彬 黄艺雄 一种含高温有序γ γ`强化相的 Co-V基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 CN104630569B,授权公告日:2017年12月22日;
9)刘兴军,王东,王翠萍,张锦彬,黄艺雄,杨水源,施展,一种Mg基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510673120.2,授权公告日:2017年11月7日;
10)刘兴军,王翠萍,柳玉恒,杨涛,刘洪新,张锦彬,黄艺雄,卢勇,杨水源,施展,一种抗氧化的水解制氢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410426701.1,授权公告日:2017年1月11日;